从用户的角度看,作业是系统为完成一个用户的计算任务(或一次事务处理)所做的工作总和。例如,对于用户编制的源程序,需经过对源程序的编译、连接编辑或连接装入及运行产生计算结果。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常称为作业步,作业步的顺序执行即完成了一个作业。
从系统的角度看,作业则是一个比程序更广的概念。它由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组成。系统通过作业说明书控制文件形式的程序和数据,使之执行和操作。而且,在批处理系统中, 作业是占据内存的基本单位。
用户的作业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由用户自己按照作业步顺序操作;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由用户率先编写的作业步依次执行的说明,一次交给操作系统,由系统按照说明依次处理。前者称为联机方式,后者称为脱机方式。
1.作业状态及其转换
一个作业从交给计算机系统到执行结束退出系统,一般都要经历提交、后备、执行和完成 4 个状态。其状态转换如图 2-11 所示。
(1)提交状态。作业由输入设备进入外存储器(也称输入井)的过程称为提交状态。处于提交状态的作业,其信息正在进入系统。
(2)后备状态。当作业的全部信息进入外存后,系统就为该作业建立一个作业控制块
(Job Control Block,JCB)。系统通过 JCB 感知作业的存在。JCB 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名、作业状态、资源要求、作业控制方式、作业类型及作业优先权等。
(3)执行状态。一个后备作业被作业调度程序选中而分配了必要的资源并进入了内存,作业调度程序同时为其建立了相应的进程后,该作业就由后备状态变成了执行状态。

(4)完成状态。当作业正常运行结束,它所占用的资源尚未全部被系统回收时的状态为完成状态。

2.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也称为用户界面,其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用户与操作系统交互的途径和通道, 即操作系统的接口;另一种是指这种交互环境的控制方式,即操作环境。
(1)操作系统的接口。操作系统的接口又可分成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命令接口包含键盘命令和作业控制命令;程序接口又称为编程接口或系统调用,程序经编程接口请求系统服务,即通过系统调用程序与操作系统通信。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对用户屏蔽了操作系统的具体动作而只提供有关功能。系统调用大致分为设备管理、文件管理、进程控制、进程通信和存储管理等。
(2)操作环境。操作环境支持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提供友好的、易用的操作平台。操作系统的交互界面已经从早期的命令驱动方式,发展到菜单驱动方式、图符驱动方式和视窗操作环境。